台灣電力危機迫在眉睫。【作者:林伯東 檔名:L24305538.JPG 日期:2016/05/28】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林伯東/攝影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在新內閣拍板將全面實現蔡總統在選前喊出的「2025非核家園」及「2025綠電要占總發電量20%」後,
必買年貨
,一時間,
微波料理
,不論市井小民或企業界都開始為即將開啟的「陣痛期」擔憂。例如,
紙片肉干
,閣揆林全日前要求過去省電績效較差的公私立大學,
關鍵字優化
,今夏必須認真節電,
排名優化
,甚至也授權教育部不排除祭出強制節電措施,立刻引發不少大學生反彈;而企業界一再呼籲唯有穩定的稅制與水電,才敢放心投資,足見此刻的新內閣,正面臨人民與企業嚴格的「能力考核」與「信任投票」。新政府積極落實選前政見,無可厚非,否則日後必定招來民眾「跳票」與「騙票」的質疑。而在日本發生舉世震驚的福島核災後,世界上有不少「擁核」國家,像是德國,便積極反思核能政策的極限,並全力開展再生能源。順著這些脈絡,新政府上台後力推非核與綠電新政,自然也有一定的正當性。只不過,人心總是由奢入儉難,過去為「理念」打拚時,很多人可以在白天上街頭抗議,爭取非核家園,或是在網路上攻訐台電與過去的政府總是恐嚇人民會缺電,但是只要高溫一來,就非開冷氣不可。人心之世故,也可從經濟部這幾年力推綠電認購,讓個人與企業在認購度數內,附加每度1.06元的費率,支援再生能源發展,看出一二。經濟部資料顯示,目前全台參與綠電認購的戶數僅5,374戶,可供認購的10億度綠電,也只賣出5,500多萬度電(不含最近表態要認購2億度的台積電),更別說,過去那些在攝影機前高喊只要非核、綠電的政要、立委,很多人都不在認購名單上。由此足見,當非核與發展綠電的理想,將變成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時,很多人或者出於擔憂未來生活舒適度,或是煩惱多付電費,通常「不大喜歡」這類型的改變成真。也因此,新政府要推展選前承諾時,千萬不能只依賴「用愛發電」或是「貫徹全民總意志」這一類的道德喊話著手。為了改變成真,新政府必須建立一致性、可預期且可持續的電力改革、發展與節電計畫,讓更多民眾與企業相信,政府推動非核與綠電,是沒有「髮夾彎」的、陣痛期是可以度過的,況且這當中還有由政府與企業共同投入,且經台灣人民驗證的新世代綠能節電方案,未來也是有商機的,有機會行銷世界賺外匯。為此,有三件事情,政府必須趕快做。第一、要有明確、科學數據佐證的電力供需預估、電力調度、開發與節電計畫。政府必須清楚告訴大家,台灣現在的電有多少?因應中長期的經濟發展,台灣的電夠不夠?若有缺口,未來的電,該怎麼補?若核一廠一號機與核二廠二號機,確定不重啟了,台電選用其他替代發電,以及政府要在九年內,讓綠電比重提高到總電量20%,企業與人民所需負擔的成本,到底要增加多少?這些問題,不講清楚,台灣的人民與企業,就很難務實掂量下一步該怎麼做。未來幾年,台灣都不會再有新的選舉了,負責任的政府若要實現理想,也不應忌諱把事實告訴大家,尊重大家的選擇。第二、務實推動電業法修正。過去十多年來,不論藍綠誰當家,都試圖推動電業法大翻修,實現電業自由化。可惜,這項法制工程浩大,加上藍綠各有信念,始終未見進展。如今,台灣缺電危機逼近,新政府也強力宣示要實現非核,更讓新一波的電業法修正,成為翻轉台灣電力結構的重要樑柱。新政府應即刻啟動社會溝通,加速立法。第三、政府扶植綠電產業,應有更具體的行動與誘因,鼓勵企業參與。建議經濟部不妨在近期籌備全國性的產官學會議,讓不同領域的專家、學者一同為政策把脈、抓出瓶頸與獻策,也可讓政府政策得到業界背書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