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受邀演講,
關鍵字如何操作
,主辦單位給我的題目是「食物加減吃。」營養和食品皆非我所學,
網站排名如何操作
,我的專長是環境毒物、公共衛生,
網域申請
,這題目為什麼找我?他們說,
關鍵字如何操作
,面對一連串的食安事件,
產品代銷
,希望有人提供客觀、平衡的觀點,
客戶管理系統建置
,甚至可以談如何正確、開心地吃。食物危害 機率因人而異加減吃有兩個含意,第一,加減吃用台語講是「加減呷」,呈現不執著、不罣礙、隨順因緣、什麼都吃的一種心態,它是不害怕、自在、從容的;另一個概念是,到底什麼樣的食物應多吃一點?什麼食物應少吃一點?民以食為天,吃在生活中非常重要,當病人確診,第一個想到也是「我該怎麼吃?」「吃」也是病後最想改變的一件事。過去,我從毒物學角度,不斷強調毒物危害,現在想想好像有點恐嚇大家的味道。從我本身抗癌恢復健康的經驗,發現我們都太擔心害怕,怕食物有毒、怕它在體內產生細胞器官病變。在科學上,確實有機率,但機率因人而異,因毒性物質的種類、大小、濃度,還有食用時間與次數都不同,吃愈多、量愈多,毒性高,造成疾病的機率就相對提高。趨吉避凶 認清食品本質所以應該「趨吉避凶」,沒有絕對的「吉」,也沒有絕對的「凶」,把「吉」找出來靠近它;了解「凶」,避免它。例如,吃相對乾淨少毒的食物,不要固定長時間吃某類食物,把趨吉避凶變成最重要的生活信仰。如有風吹草動就驚惶,這樣本身就是壓力,壓力對健康不利。媒體常報導有些化學物質會致癌,事實上,致癌化學物質也有強度分級,很明確的致癌物是1級、2A級是十分可能、2B級是可能、3級不確定、4級不會致癌,可是我們通通擔心它會致癌。放寬心吃 常保正向情緒回到機率,每個人狀況不同,不需因為吃了一頓垃圾食物或平常不該吃的食物就惶惶終日。當下想吃,就吃吧!開開心心地,心中不罣礙。別人請你吃不認識的東西,就開心的吃吧!心中有個念頭,別人的關心、愛意我接受了,就是正面的情緒跟能量,可能不會發生任何事情。擔心不可以吃下去,卻勉強吃下去,反而有雙重傷害,很多事情當下心態是正向或負向,決定對身體的影響。此外,我們對於食品添加物或非天然東西存有恐懼,很多人都知道日本有許多又甜又鹹的醃漬物、點心、糕餅類與炸物,標示也是一大堆不熟悉的化學名詞,日本人這樣吃都沒事,日本又是長壽大國。精打細算 遵守安全劑量回過頭來,很多東西有所謂的可允許攝取量、身體免疫力、自我療癒能力,可以防禦或分解代謝這些東西,所以每天接受一定的化學物質,包括添加物、防腐劑等,也有可被允許的安全劑量。我們要追求完全無毒的生活、幾乎不可能,若因此神經兮兮,甚至人際與家庭產生衝突,對身心傷害可能更嚴重。生活中有非常多風險因子,包括水、空氣、食物、交通、意外、藥物等,不要太焦慮,正常過日子,開心、平和、趨吉避凶地過每一天。要小心,不要太擔心;吃要注意,不要太在意,擔心與在意本身就是負面的情緒壓力。(作者韓柏檉為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教授)●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,每周二刊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