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再度捲入行賄、掏空弊案,
,起因於北檢一名當過稅務員的檢察事務官,
,從當初葉世文案遠雄企圖銷毀證物的一張會計傳票上,
,看出遠雄人壽疑涉不法端倪,
,專案小組順藤摸瓜,
,查出遠雄將產官學一網打盡,
,透過學者、議員居中行賄官員,
,連評審委員也買地套利。趙藤雄被控行賄前桃園縣副縣長葉世文時,
,在二審當庭認罪,
,強調「會認罪,是因為行賄是一件痛苦的事」,如今又涉掏空、行賄,第二度遭聲押,讓辦案人員搖頭。辦案人員指出,趙藤雄當初被控行賄前桃園縣副縣長葉世文,主要關鍵是掌握到葉在開標前透過白手套、台北科大前教授蔡仁惠向趙藤雄索賄一千六百萬元,趙透過遠雄副總魏春雄聯繫蔡仁惠,由蔡到日本料理店交面交給葉,檢方得知後緊急搜索葉,果然搜出一千八百萬元現金。檢方當時向法院聲押趙藤雄,法官一度裁定以五百萬元交保,檢方不服抗告,期間檢方獲報,遠雄集團企圖銷毀六十九箱物證,緊急前往桃園大園鄉「正光隆公司」攔截查扣,趙藤雄也因涉嫌滅證裁定收押。由於趙藤雄還被檢舉涉及其他案件,專案小組逐步清查、過濾六十九箱差點被銷毀的卷證資料,包括調查局、廉政署都曾派員加入,直到三個月前,一名具有財經背景、當過稅務員的張姓女檢察事務官,從一張會計傳票上看出遠雄人壽疑涉不法端倪,決定從這條線索切入展開調查。北檢負責大巨蛋案的主任檢察官陳佳秀,近三個月來,每天與張女核對已查扣的現金收入、傳票等相關會計憑證,經過約一百天的勾稽分析,比對出趙藤雄利用承接建案、以浮報顧問費等方式,掏空遠雄人壽;遠雄人壽董事長趙信清則涉嫌協助父親趙藤雄在財報上動手腳,父子兩人涉嫌掏空遠雄人壽上億元資產。檢方與廉政署深入查證更發現,二○一三年間,趙藤雄為開發新北市的海山煤礦區及新莊新亞電器土地案,除涉嫌讓新北市議員周勝考的勝益營造公司承攬遠雄建案,藉此行賄周勝考,更透過周勝考與蔡仁惠,以遠雄悅來飯店住宿券、現金等,打點新北市府官員。至於究竟有多少產、官、學者可能捲入此案,檢方強調,一切看證據。,
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彰化銀行昨(21)日公告,
,董事會通過將對2005年發行的14億股私募特別股,
,及其嗣後無償配股取得之股份,
,補辦公開發行及申請上市。消息人士指出,
,此為台新金控發函彰銀,
,其持有的彰銀私募普通股可能隨時處分,
,此舉也讓爭議多年彰銀股權之爭,
,較有彈性處理空間。台新金昨日表示,彰銀公告的訊息,符合台新金對彰銀案一貫態度,也就是「進可攻、退可守」。 財政部官員表示,該案是由台新金提出,台新金自己會考慮要不要釋出彰銀股票,「這是他們的事」,站在財政部的立場,就是盡力維護公股權益。台新金2005年認購彰銀發行的14億股私募特別股,以每股約26.12元、總價365億元得標,之後以1:1的方式,全數轉為私募普通股。當年這筆交易並衍生複雜的紛爭,為爭奪彰銀經營權,台新金甚至狀告彰銀大股東財政部。加計歷年來領到的股票股利,台新金目前持有彰銀股數已遠超過當年認購的14億股。業界人士說,申請私募普通股補辦公開發行及申請上市後,台新金多了一個處理股權的彈性方法,可盤中交易,也可在市場上賣,慢慢釋股,處理彰銀股票彈性更大。距離彰銀董監改選剩不到半年,台新金會繼續加碼買股或直接退場,目前動向未明,備受市場關注。業界分析,若台新金一次釋出大量持股,勢必影響彰銀股價,但泛公股陣營也有足夠實力承接,撐住彰銀股價。如果政府同意台新金合併彰銀,台新金可透過必要程序完成與彰銀合併;如果政府要台新金採退場的方式,則台新金所持有的彰銀股份,就要先經過私募普通股的發行機構,也就是彰銀,「補辦公開發行及申請上市」的程序,才可在公開市場買賣。消息人士指出,彰銀此舉有助台新金日後釋股彰銀,可解讀成,「台新金已為退場彰銀做好準備」。,
基泰建設去年因「基泰台大」已售戶完工入帳,
,及基隆大水窟售地收益依約履行入帳等,
,因此整體獲利績效未受歐債及國內房地產政策等衝擊,
,去年稅後純益較前年成長9.36%,
,每股稅後純益2.22元。董事會今日也決議配發現金股利1.7元,
,配股率(股利占EPS比率)達76.6%,
,以今日收盤價20.15元計算,
,殖利率達8.5%左右。
基泰建設目前共有四個在建工程,
,其中「基泰御峰」已全部完銷並正進行使用執照申請,預計今年第4季開始交屋;「基泰世貿」及「基泰都鐸薔薇」兩個採先建後售之在建個案,預計將於今年完工並公開銷售。
北市中正區之「基泰忠孝」將採先建後售,已於去年12月進行開工。籌備中的個案包括中山區之「基泰大直」、大安區的「基泰懷生」、萬華區的「基泰莒光」,及內湖區的「基泰內湖」等,均位於台北精華地段,預計採取先建後售模式。
基泰表示,因台北都會區仍是最為保值穩健的房地產市場,公司對於台北市房地產後勢仍抱持樂觀信念,預期今年度的業績及獲利表現將更為成長。,
儘管銀行業針對授信風險升高的客戶,
,加息是常見手段,
,但是面對美中貿易戰因素,
,銀行業者指出,
,調息是最後考量的選項,
,首要仍是充分掌握客戶動向與因應策略,
,因此企金業務人員近來密集訪視與貿易戰相關客戶,
,提供必要協助並嚴控風險。銀行高層主管指出,
,針對美中貿易戰延燒,
,一般來說,如果輸美市場營收比重達到兩成,銀行就會加強監控,而低於一成、僅占幾個百分點、不到5%的企業戶,銀行相對較不必擔心,但是業務人員(AO)仍須保持關注,這段期間忙翻是難免的。 銀行主管表示,由於貿易戰的涉及產業、項目、課稅比率,不斷變動,因此銀行企金人員必須充分掌握手上客戶受影響的狀況,況且對客戶來說,要調整策略也不是立即就可行動,銀行為支持客戶、維繫雙方長久業務往來關係,此時不會因為潛在的風險就採取調息等手段,甚至會相應提出配合其因應策略的財務規劃、融資方案,讓客戶感受銀行的關心而非監控。,
華航機師歷經七天的罷工事件終於落幕,
,勞資雙方達成幾點共識,
,包括增加長距離航程的機師派遣以改善「疲勞駕駛」、二年內不直接晉用外籍正機師、條件相同時優先聘用本國籍機師、升訓員額中本國籍機師不得少於外國籍、缺額升遷資訊公開、提高飛安獎金但金額後議等,
,工會則承諾三年半內不罷工。這項罷工的代價為何?它直接衝擊了145個航班、2.65萬名旅客、5億元的營收;但若加入各種間接損失,
,以及華航商譽受損等,
,社會總成本極為巨大。和華航為增加機師派遣每年將多付出的1.5億元比較,
,社會付出巨大成本只換得華航機師的有限利益,
,消費者成了華航機師私利的無辜犧牲品。 為何如此說呢?有人比較華航和數國的機師派遣條件,
,發現雖然稍劣於美、韓,但卻不遜於日、歐,難道日、歐機師身體特好不會疲勞,只有華航會嗎?另外,有人比較台、美機師平均每月飛航時間和待遇,發現華航其實優於美國:美國機師平均月飛75小時,華航為62.6小時;美國平均年薪11.2萬美元,約335萬新台幣,華航則在300到500萬間,若以中位數400萬元計,也優於美國機師。換句話說,華航機師的待遇優於美國、工作量低於美國,但卻以飛安為由要求優於美國的機師派遣。雖然爭取到不低於美國的派遣條件,但整體「待遇」已超越美國;若再考慮兩國繳稅和物價差異,那可是優於美國太多了。另外,華航和長榮從去年8月機師工會決議進行罷工後,都面臨了罷工威脅,但長榮解決了問題,華航卻拖到罷工發生,顯然領導層有怠惰之嫌,且未能做好罷工應對,招來巨大社會損失,當然必須承擔責任。究其原因,都在於華航的體制怪異所致。一家不受立法院監督的「民營企業」,卻由政府派任高層和董事會而實質掌控,當然導致政府和其員工皆自認為「公營企業」,無法像民企一般以追求利潤為首要,才發生工作量低於美國、待遇卻優於美國,且績效遠不如長榮的現況。在罷工之後,我們深信其績效將會更差,因大部分國人將避之唯恐不及。但是,國人因華航機師追求「超額待遇」所承受的巨大損失,難道就此吞下?先讓我們看看,美國和新加坡是如何處理飛航罷工事件的:美國在1981年夏天,發生著名的航空管制員罷工事件,85%的航管員投票贊成罷工後,1.6萬名航管員中有1.5萬名加入罷工,但雷根總統引用法律強烈對抗,限時二天內回到崗位否則解僱,政府調用2,000名未加入罷工者、3,000位管理高層和900名軍人投入航管應付。事後聯邦法院判定罷工違法,工會受罰而罷工者終身不得受僱。因為根據法令,工會必須給雇主80天預告期。至於新加坡就更狠了,1980年新航機師工會要求提高薪資30%而展開罷工,李光耀總理親自處理,逮捕工會領袖並責令機師復工,否則將關閉新航另起爐灶。2003年機師認為SARS期間公司業績惡化而被減薪並不公平,將採取對抗行動;李光耀再次撂下狠話:絕不讓破壞國家穩定的機師得逞,否則將喪失新航的卓越聲譽。我們並不認為美、星的法規或處理方式必然較好,但是許多國家都要求機師罷工需有預告期,例如加拿大、愛爾蘭、日本和英國就有17天到七天不等,美國更繁雜到機師罷工幾乎都是非法。和先進國家相比,我國目前法規太鬆、對資方顯然不利,也對無辜民眾不公。綜合檢討,政府除了應將華航公股全部釋出、徹底民營化之外,應立即修法增加合理罷工預告期,才能降低社會成本、朝向「三贏」發展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