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有個很特殊的現象,
屋頂隔音
,人們常認為具備國際觀才具備競爭力,
冰箱
,重視本土的人往往被認為只侷限在小小的圈子裡,
花蓮民宿
,這種心態可能跟台灣四面環海而必須向外發展有關;但筆者卻認為國際觀和本土化並不是互斥的,
溪頭小木屋
,假若缺乏了雙腳下所立足的土地的認識,
減肥食品
,又該用什麼基礎去了解這個世界?
重視本土是具備國際觀的第一步
國際觀和本土化的對立只是一個假議題,
水雲膜
,只有緊緊踩著腳下的土地,
防災商品
,才有可能跳得更高;若沒有深深地把根紮進土地裡,
警用雨衣
,又該如何累積和成長?
台灣雖然只是一個小島,卻是整個南島語族的發源地,在一個小小的島嶼上,我們可以看見達悟族的拼板舟和布農族的石板屋,可以聽見泰雅族的射日神話及魯凱族的雲豹傳說,這些都能夠讓我們窺探南太平洋島國的文化傳統。
梵諦岡的望彌撒可以讓我們看見天主教的虔誠,媽祖繞境也同樣能讓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;當我們震懾於麥加朝聖的浩大時,卻忘了媽祖繞境本身就是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,可以讓人們理解中國東南沿海人民的渡海歷史。
世界就是這樣環環相扣著,從每一個角度我們都可以窺探整個世界。
台灣人想要有國際觀,卻忘了自己是誰
台灣是西太平洋的一個島國,人們卻不常望著太平洋深邃湛藍的海水,感受溫柔如母親的海洋,或是凶狠如猛獸的海洋。
我們聽過霧社事件,卻不曾走過人止關的斷崖或看過如鮮血一般開滿了中央山脈的櫻花,去感受當時的日本人和賽德克人要用多麼堅強的意志,才能踏過這條「人到此為止」的路,或挺起赤裸裸的胸膛去擋下鋼鐵和大砲。
甚至我們對於這個島嶼曾經發生過的故事也甚熟悉,我們不知道二七部隊曾在台中獨立建國,並攻佔了南投和嘉義;也沒聽過在鄭南榕出殯當天自焚的詹益樺,或是因為擔任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而全家被血洗的林義雄。
這片土地有多少勇敢、信念以及不甘心被荒草中所掩埋,只有當我們用心去傾聽時,才可能聽見這些低聲吟唱的故事和信仰;而當我們能夠了解自己的現在以及過去時,邁向這個世界才不會迷失。
缺乏國際觀不代表缺乏競爭力
筆者並不認為缺乏國際觀等於缺乏競爭力,康德一輩子不曾離開過故鄉,卻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,美國人的歷史和地理知識是世界有名的爛,卻穩穩坐在世界霸權的寶座上。
若您去過日本旅行,應該會發現許多日本人的英文幾乎爛的無可救藥,而在歐洲非日耳曼語系的地區如法國或義大利,只會英文也幾乎寸步難行,然而這些國家卻都在世界的政治或經濟地位舉足輕重。
當台灣人汲汲營營的從幼稚園就逼迫孩子去學英文,擔心會追不上世界的脈動時,這些國家的孩子們千百年來卻只用自己的語言唱爺爺教的歌,在溫暖的爐火邊學做奶奶煮的菜。
國際觀是幫我們認識自己的工具
然而筆者並不否認國際觀是非常重要的,只有看過世界長成什麼樣子,才能夠理解這個島嶼有多麼令人值得驕傲與慚愧,才可能對於不同的文化以及人種有更多的包容與理解。
當我們看過了這個世界,便會知道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能夠做到垃圾不落地,而對台灣整潔的街道感到驕傲,也會對台灣在經濟奇蹟後蔑視人文和哲學的膚淺價值觀而感到心虛;我們看到火車站邊的東南亞外籍人士也能和他們親切的打招呼,而不是本能地認為他們就是骯髒或吵鬧,看見白人也不會因為夾雜著自傲與自卑而不知如何應對。
有了國際觀,我們才可能了解和我們不同的社會及文化,進而對人多了尊重以及包容,我們才可能檢討自己的不足,並走得更穩健更踏實;然而所謂的國際觀,並不只是拔去腳下的根而盲目的從與自己相連的土地抽離,而是穩健的踏著這片土地,讓自己長的更高看得更遠。
*問紙粉絲頁面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enzproject
*問紙網站:http://wenz.tw//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