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個晚上,
耳鼻喉黏膜潰瘍
,邀請陳昶福來和幾位朋友聚聚,
羅東夜市
,也分享他這幾年在農場和廚房之間奔波的心得。他是飯店副總經理,
台北包車自由行
,名片上職銜也同時印著「農夫」和「主廚」。十年前,
JASMINE OIL
,他和哥哥一起接下家裡的飯店事業,
安泰銀行二胎房貸
,打算開新餐廳。餐廳開張前,
商標商品
,他先在天母山上張羅了一塊3,
鎖水面膜
,600坪大的土地,
哪家民間貸款利息比較低
,和老婆兩人一起整這塊地,
修護
,清走了30卡車的垃圾。再把其中的1,000坪拿來種菜,他說,這樣土地的體質才能變得更好,讓土地能一代接一代的被後世子孫經營下去。 在美國康乃爾大學讀書時,陳昶福主修餐飲管理也拿過農業學分,農事其實難不倒他。現在這塊地,已經從廢地變成每年可以生產超過10噸有機食材的良田。「其實,這塊地生產出來的農作根本吃不完。」他說,這些生產都給飯店旗下的餐廳使用,也分享給親朋好友,完全以無毒和有機農法栽種。種田種上癮了,前陣子他又在深坑開了一個300多坪大的菜園。種出來的菜全部賣給台北各高級餐廳的同行,生意好到屏東的餐廳都跑來想跟他買菜。他婉謝了屏東的訂單,說這和他原本種菜的理念不一樣。他說,如果他想把菜賣到屏東,就會到屏東先種塊地。就像我們台北餐廳煮出來的菜,從天母田裡被拔出來之後到上桌只要30分鐘。」他說,希望把這種「吃在地」的模式複製到台灣各地,把農地和餐桌更緊密的連在一起。做為一個料理人,陳昶福的烹調哲學傳習自他祖母,就是吃在地和吃當季,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土地。他這十年來的經驗是,只要善待土地,土地一定會給予更豐厚的回報。「現在的台灣,已經很少人知道什麼季節該吃什麼了。」他說,找回台灣的飲食記憶也一直是他在努力的方向。回顧陳昶福過去這幾年所做的事,其實是在尋找屬於台灣的味道,利用食物來重新建構人和土地的關係,也重新建構台灣人的生活。「廚師只要打電話,來自世界各地的食材就會送到廚房來,已經愈來愈少人知道,台灣在不同季節有什麼不同的食材。」他說,如果要尋找「台灣味道」,就應該由土地找答案。在台灣土地生長的食材所煮出來的料理,自然會擁有屬於自己的動人滋味。農夫在土地勞動,廚師在廚房裡揮汗,這兩種專業的分工合作才能成就餐桌上一道道美食。陳昶福把這兩種專業結合在一起,其實已經發展出具有強烈社會創新能量的經營模式。當土地和餐桌的距離愈縮愈近,也意味著更高的餐飲品質和更好的獲利,更重要的是那些無法用數字計算的社會價值。當台灣從南到北都出現了一個個與餐廳密切合作的小農場,就是重建台灣味道的基礎工程。在多元優質的食材支撐下,南北各地飲食也才會更有特色,並且直接影響社會的人文結構。透過食物,台灣人可以重新認識這塊土地和自己,找回土地和文化記憶,在不同的季節以食物找回生活節奏與儀式,知道自己從何而來,又該往那裡去。這其實是個意義非凡的社會改革工程。(本專欄每周一刊登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