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四公投議題敲定後,
竹製蒸籠
,由跨黨派民間團體串連發起的三○九反核遊行今天上路,
工作桌
,發動首波衝刺。值得注意的是,
名片 台北
,民進黨人士將收起政黨及個人旗幟低調參加,
造景
,從一向的街頭運動領頭者變成跟隨者。
這樣的場景變化,
工具箱
,顯示反核運動的「主場」回到了民間。如果這是一個轉捩點,
時事英文
,其中更深長的涵意是:民進黨縱橫街頭廿多年,
電梯管制系統
,霸占各種社運舞台,導致街頭運動的泛政治化;如今,是它把街頭還給真正的人民的時候了。
觀察這次反核遊行的組織模式,與以往的街頭運動大相逕庭。這次活動是藝文圈人士發起,得到了平日不問政治的文化圈、影歌星,乃至媽媽們的公開響應;透過社會團體的串連,形塑了不錯的感染力。而這次活動的安排,不僅穿插了藝文界的歌舞演出,基調走的則是軟性訴求:「要孩子,不要核子」、「為愛站出來」,這與過去摩拳擦掌或妖魔化怒罵式的街頭衝撞也截然不同。
在這樣氣氛迥異的社運場域,民進黨除了以個人身分參與遊行作為表態,似乎已無什麼插手或主導的空間。萬一民進黨喧賓奪主,除了引起主辦單位的憤怒和民眾的反感,它能為自己增添什麼政治利益,恐怕大有疑問。正因如此,在不能放棄示威機會、又無法扮演太多角色的情況下,蘇貞昌才會下令:禁止民進黨公職人員把個人或政黨旗幟帶上場。
在這波反核浪頭,許多環保及社會團體均刻意與民進黨保持距離。其中原因,除了他們深知核四是一個超越藍綠的議題外,更重要的是,民進黨多年來在核能議題上的投機和言行不一,已難讓人信任。說得更確切些,扁政府任內的停建又復工,不僅造成核四的毀約賠償,更因工程中斷導致台電和包商的士氣及紀律失控,這是今天核四安全性無法受到信任的主因。與其說民進黨是反核者的「戰友」,毋寧說是說一套、做一套的機會主義者。
當父母推著娃娃車走在示威隊伍當中,當年輕人一路又唱又跳,當群眾坐在凱道欣賞歌手、舞者表演反核行動劇,大家可以想像:今天的反核遊行將是一場特別的經驗。這麼一場非常「中產階級氣味」的示威活動,確實可以跨越藍綠;然而,它能否說服社會,產生行動,則尚待提出有力的論述。
觀察目前的社會氣氛,在公投議題的催化下,反核的聲勢正逐日上升,尤其在中產階級中間產生了強大的發酵作用。但進一步看,「反核四」和「反核」並不是全然重疊的兩群人,「反核四而不反核」的民眾基本上對「安全核能」有更高的容忍度,意味他們對電力供應的現實面有更多保留。這也是反核者必須思考的地方:在宣揚反核及廢核之際,能否也為關切核能議題的民眾提供一條理性的出路。
反核運動,許多國家都曾發生。在過去,台灣的反核(四)運動幾乎只滯留在民進黨內,甚至只化約為林義雄一人,此次則蔚為社會公眾參與。然而,這股風潮,究竟是非核?反核?或是反核四?或是對政府主持核能不再信任?或對陷入政治鬥爭的核能已失信心?這誠是不同層次的問題,亦將會產生不同的衝擊,這卻是今日的反核遊行不易加以區分清楚的。
我們希望主政者深刻感受到民眾對核能或核四的懼怕與不信任,但也憂慮這個以「民間」態勢呈現的反核運動,未能將核能問題的層次剖析清楚。此時,在核電政策上反覆不定的民進黨,又隱身在群眾間,只想收割這一股反核的情緒,卻簡化甚至塗抹掉了非核的後續效應。因而,我們反而認為,民進黨此際應當旗幟鮮明地走在遊行隊伍中。因為,不論是反核四或反核電的遊行者,畢竟皆是政策的承受人;民進黨卻是參與政策制定的政黨,亦是可能執政的政黨,必須對核電的每一個層次負責,不可隱身隊伍中,佯作「民間」狀。
電、核電、核電廠;核安、減核、非核。這是核電問題最基本的幾個層次;今天,是主政者傾聽民意的時候,也是遊行者深思的時候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