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總統李登輝在新書「餘生」中談到台灣的認同何去何從。 圖片來源:聯合報系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二○一四年《李登輝送給日本的話》在日本出版,
社群行銷達人
,其中文版取名《餘生:我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》,
客製化網頁
,在台灣上市。李登輝最近的作風是先向「日本祖國」交心,
購物網站租用
,報告自己的「生命之旅」,
客戶管理系統建置
,再回台灣給蔡英文「下指導棋」,
便宜網站
,教她「台灣民主之路」。去年七月,
SEO達人
,李登輝便到日本國會議員會館發表演講,說「他決定要把餘生獻給台灣」,推動「第二次民主改革」,從中國式的「託古改制」到台灣式的「脫古改新」。為了要批評由「亞洲價值」所支撐的「託古改制」說,李登輝引述五四時期名作家魯迅的論點,他說:〈面對這種五千年的封閉帝王政體,魯迅曾有如下看法:「這是被囚禁在幽靈圍牆中,循環演出的戲劇;亦是在古國之中,螺旋前進的無聊表演」。「中國人不只『爭亂不為首謀』、『禍患不為元兇』,而且還是『幸福不為先達』。所以,所有事情都沒有辦法進行改革,沒有人願意扮演先驅者與開創者角色」,我認為魯迅的觀察相當精闢。〉魯迅的論點反映出五四時期盛行於中國學術界的意識型態。中國自中英鴉片戰爭(一八三九—一八四二)之後,便陷入一連串的內憂外患之中,開啟了長達百年的「羞辱的世紀」。在一八九四年的中日甲午戰爭,中國敗於明治維新後的日本,更使得中國知識份子信心全失,認為自己一切不如人。此後動盪不安的社會條件,使中國的知識社群根本無法定下心來,細心吸納西方文明,反倒凝鑄出影響久遠的「五四意識型態」。五四時期鼓吹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,根本沒有能力區分傳統文化與其中「專制思想」的界限,反倒將所有的傳統文化都當成批判和打倒的對象。魯迅小說《狂人日記》所代表的那一聲「吶喊」,無非是要揭穿「中國數千年專制的歷史是吃人的歷史」。以魯迅為首的作家所創造的其他文學作品,目的雖在「揭出病苦,引起療效」,他們除了「民主」和「科學」兩個空洞口號之外,根本開不出任何一張藥方。可是,這種偏頗的意識型態卻為日後大陸的「文化大革命」作了鋪路奠基的工作,也成為了台灣「四一九教育改革」的思想基礎。結果「文化大革命」在大陸演變成為「十年浩劫」。李登輝雖然喜歡吹噓他高中前受過「完整的日本教育」,其實他對「亞洲價值」、文化和歷史的認識都極為膚淺。他在掌權後,發動一班「自由派」知識分子所推動的「教育改革」,已經把台灣的教育搞得千瘡百孔。如今台灣的中、小學教育不僅已經變成「缺德的教育」,台灣的大學教育更是面臨「崩盤的危機」。李登輝對於這樣的歷史教訓毫無任何反省的能力,反倒洋洋自得地跑到他的「日本祖國」去吹噓他「第一次民主改革」的成就,還想用他的餘生推動「台灣的典範轉移」,他究竟想把台灣推向什麼樣的境地?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