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今天以「中國史研究的自我反思」為題演講指出,
小學書桌
,應將中國視為獨立的文明來研究,
洗滌塔
,不該拿西方歷史階段論指中國「落後」;他並以近年學說為例,
行車平安燈
,討論中西文明異同何在。「如果有人願意,
咖啡豆
,我很樂意有人推翻我的說法。」
余英時說,
工具車推薦
,中國本來自有歷史研究,
台中網路行銷公司
,20世紀初和西方接觸後,
員林 美甲教學
,梁啟超等史學家深受影響,開始反對以朝代畫分時代,主張採用西方「上世」、「中世」、「近世」(上古、中古、近代)分期。這類階段論及歷史規律概念持續多年,直到1960年代,史學界開始質疑科學規律不能運用於歷史,「西方有的,中國不一定有。」
「這就像說中國圍棋落後國際西洋棋!」余英時說,發現歷史規律概念的假設有問題後,他拋開過往束縛,著力研究時代變化之際。像他退休後出版的「朱熹的歷史世界」,探討宋明理學從「得君行道」到「覺民行道」的轉變;年初甫出版的「論天人之際」中討論文化如何「由巫到禮」,達成「內向超越」。
余英時許多研究核心,常令人聯想當今民主、自由觀念,余英時強調,古代並無民主自由觀念,他所有研究都從客觀證據而來,「證據就像科學家的實驗室」。他說,研究雖可尋找某些需要的檔案,但不能違背歷史原則、試圖拿歷史來批判現代,否則就變成共產黨「以論代史」的歷史觀,往往成了論證要緊,歷史真相不重要。
他指出,歷史研究往往受很大限制,例如他因文革有感而發研究的古代中國反智論,其現象早就存在,只是世人沒注意;要到後來共產黨執政,不尊重知識人,大家才會想起過去歷史。
余英時也強調使用語言的重要。他說他從10年起,不再使用「知識份子」稱呼,改用「知識人」,因為「份子」在中共用來都是壞東西,例如黑份子、右派份子。「語言很重要,用什麼語言會被它吃住,一用就完了,會掉入陷阱。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