羨慕自由學風 陸生出書重現西南聯大精神

一所只存在8年的大學,

各類求職面試案例

,卻因人才輩出成為近代中國教育史上的傳奇。一名陸生日前出版對70多年前曾是西南聯大學生的訪談,

無塵室

,向自由學風致敬。目前在台灣大學就讀研究所的丁元元,

LINE行銷

,自2014年起用約兩年時間尋訪當年校友,

商業 攝影 棚

,集結成「不問西東:西南聯大在滬校友訪談錄」一書,

龍龜擺件

,去年底在大陸出版。 他告訴中央社記者,

沙鹿紋繡教學

,出版這本書,

電動車汰舊換新

,是希望現在的大陸讀者看了後,

響應式網站

,瞭解「大學是可以那麼自由的」;也希望讀者能關注小人物的生命史,而不是只注意那些有名的人。他自己就從這些90來歲的受訪者身上,看到關於風骨、學識和時代記憶等寶藏。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存在於1937年到1946年間。當時全面對日抗戰,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先是南遷到湖南長沙,後來又再遷到雲南昆明,是為西南聯大,也是當時中國最好的大學。這所只存在了8年的學校,卻培養出眾多傑出人才,師生中包括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和李政道,還有170餘名大陸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。頂著這樣的成績,加上許多人回憶當初在聯大自由的學風,西南聯大成為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頁傳奇。近年來在中國,懷念以及研究西南聯大的現象,已經可稱為「聯大熱」,而丁元元正是這樣一名「聯大粉」。對他來說,西南聯大最大的魅力,一是由校長、教授和學生共同民主治校,一是學風自由、多元包容。然而,上述赫赫有名的理工科人才,卻也對照了文科、社科人才的命運多舛,這是丁元元採訪時的一大感觸。中國共產黨對知識分子並不信任,再加上國共對立的情勢,許多優秀的文科人才沒有被重用,還在一場場政治運動中被清洗,能平順度日已是大幸。他採訪的西南聯大政治系畢業生吳德鋐,儘管受教於政治學家張奚若、哲學家金岳霖這些名師,但終其一生待在上海的紡織單位擔任高級會計師、經濟師,做跟政治學無關的工作。而他的同學易君博後來在台灣的政治大學擔任政治系教授,作育英才無數。改行、轉業,成為許多文科知識分子的選擇,丁元元對此感到可惜。即便如此,他認為吳德鋐守住了老師張奚若的教誨:「攻讀政治學絕不要為了做官,要立志當一個社會改革家為上策,立志當一個正派的政治學者為中策,如果這兩者都當不成,就當一個普通人,趨炎附勢鑽營求官為下策。」這些教誨,即使是70、80年後的今天聽來,依然擲地有聲。和那些因為小說「未央歌」而對西南聯大有想像的讀者類似,丁元元因為高中時讀了作家汪曾祺的散文,開始接觸到西南聯大的歷史,後來他還在網路上買到一本早期的西南聯大校友通訊錄。但一直要到2014年,當時30歲並已經在報社工作的丁元元,才真正開始了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採訪計畫。最終他當面採訪或拜訪了30人,寫成了20篇訪談。其中,還健在的有7位,他們最近都拿到了這本新書。採訪過程並不都很順利。因為受訪者年事已高,他們當中,有人病痛纏身,有人對年輕時的記憶很模糊;有人高興和丁元元聊天,也有人的兒女斥責他怎麼可以貿然去拜訪。這些兒女總認為,自己的父母很可能被騙,有些是在看到丁元元發表在報上的文章後才信任他。對此,丁元元表示理解,「中國社會本來就騙子多」。丁元元2017年來到台灣大學就讀研究所,即將取得碩士學位返鄉。問他怎麼看待自己就讀過的上海同濟大學、台灣大學和西南聯大之間的比較,他毫不猶豫的說:「當然是台大學風更接近西南聯大啊!」,

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, , , , , , , 。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。

回應已關閉。



網路行銷達人
網路代銷
漸進式排名
客製化網站
專營FB粉絲團
台中操作排名
網路代銷公司
FB粉絲團經營
客製化網頁
購物網站租用
社群行銷達人
網域申請
產品代銷
排名系統
網站租用
SEO優化
台中關鍵字優化
系統建置
SEO
粉絲團經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