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推動器捐多年,
排名系統
,人數緩步上升,
網站租用
,但有近萬人在等待器官移植。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國內推動器捐多年,
FB粉絲團經營
,但人數緩步上升,
社群行銷達人
,今年度三○四人、器捐量九百多例,
網域申請
,但等待接受器官移植者卻九千多人。器捐中心表示,
網路行銷
,器捐常卡在「家屬」這關,
系統建置
,光靠衛福部努力不夠,建議配合教育向下扎根。據器捐中心統計顯示,一○二年器捐人數突破二百大關後,直至今年底才突破三百大關,衛福部今年十月開放無心跳器捐,就是為了增加更多器官來源。據統計,今年近萬人等待器官移植,但能夠如願以償者卻不到一成,截至十二月十日器捐人數僅三○四人。 分享 facebook 器捐中心執行長江仰仁不諱言,勸募器官最大困難在於「死留全屍」本土文化觀念,就算亡者往生前曾簽器捐同意卡,每年仍約有十到廿名亡者家屬反對器捐,雖是違背亡者意願,但為了免於法律爭訟,醫療團隊也不敢得罪家屬。讓捐贈者家屬安心,一直是移植團隊努力的目標,台大醫院眼科部角膜科主任胡芳蓉說,過去捐贈眼角膜得把整顆眼球拿下再摘取,導致捐贈者眼睛「垮」掉,家屬看到外觀不捨就不同意器捐。為維持美觀,移植團隊會在取出眼球後放入「義眼」,摘取技術更進步後,不必摘眼球就可直接摘眼角膜片,但團隊依然會放「義眼片」。江仰仁說,不只是眼角膜,只要家屬認為有需要,移植團隊有義務放入假肝、假腎等;捐骨骼者更需要義骨模型撐住;捐皮膚者則會用紗布包覆傷口,再幫捐贈者穿衣服遮起來。「恢復外觀,我們才對得起家屬。」江仰仁認為,器捐課題須讓生命教育從小扎根,才可能突破本土文化難關。,